谢代先事迹声音故事在大足区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播出发表时间:2024-05-22 15:17 为讲好身边好人故事、充分发挥其榜样作用,大足区融媒体中心精心制作了拾金不昧的“大足好人”谢代先事迹的音频节目《拾金不昧重诚信信守承诺助乡邻》。该节目分别于2024年5月18、19日晚7:00在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FM103.3)“声动大足”栏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向谢代先“点赞”,她用自己拾金不昧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优秀的个人品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贡献自己的力量。 240518谢代先声音故事《拾金不昧重诚信信守承诺助乡邻》音频.mp3 谢代先事迹——拾金不昧重诚信 信守承诺助乡邻 谢代先,女,1957年4月生,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石堡村人,雍溪镇市政办环卫工人。2024年2月13日下午,谢代先在雍溪镇团结路上捡到一个装有3万元现金的书包。面对这笔从天而降的“意外之财”,家庭经济条件原本拮据的她毫不心动,如数将书包和现金归还失主。工作中,她从不计较得失,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岗清扫自己负责的路段;生活中,她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经常帮助体弱的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拾金不昧、踏实肯干、信守承诺的优秀品德在她身上闪闪发光,面对同事和乡邻的称赞,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却谦虚地说:“一个人最基本的就是要诚实守信,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小事。” 谢代先曾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大足好人”等荣誉。 一个义举捡到3万归还失主 2024年2月13日下午3点左右,谢代先一如往常地在雍溪镇上打扫自己负责的街道。在团结路的路中央,一个红色书包引起了谢代先的注意。 “这个书包比较新,看起来像是幼儿园小朋友背的。”谢代先担心是谁家的孩子不小心把书包落地上了,便向周围的店家和路人询问,在四周询问无人认领后就放在清理车内,一边继续打扫街道一边等待失主。 孩子丢书包这类事情,谢代先之前也遇到过好几次,但这次情况有些不一样。 约1个小时后,雍溪镇市政管理人员电话询问各路段环卫工人是否看见一个红色书包,谢代先立马回想起刚才捡到的书包。 正当她从杂乱的清理车里翻出书包时,发现里面竟然是厚厚的一摞现金。“这笔钱可能是娃娃上学的学费,可能是病人急需的救命钱……如果我丢了这么大笔钱,肯定特别着急。”谢代先马上向上级领导汇报,并等待派出所民警来清点物品、联系失主。 当天下午5点左右,民警和失主都赶到了现场。经过清点确认后,3万元现金和书包物归原主。“一分不少!太感谢您了,这笔钱对我们家有着大用处。”失主对谢代先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感激,同时想要拿出一点钱表达谢意,但被谢代先多次婉拒,最后失主执意塞给谢代先的丈夫才肯离开。 失主表示,这笔钱是自己辛苦攒的,本来打算存进银行,但孩子一直央求着想背着书包,可小孩玩性大,没多久就忘记背包,也不知道丢哪里了,这让一家人非常焦急。要不是谢代先捡到并如数归还,家庭经济将产生一定的损失。 3万元,比谢代先一年的收入还多,而她却从未想过收入私囊。“捡到东西,还给别人,心里才踏实!”她说。 一个信条诚信是金吃亏是福 从雍溪镇场镇的团结路到老街路口交叉段,近500米距离内的所有路面、路沿以及公厕、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的清扫保洁工作都由谢代先负责。“谢阿姨不仅从不迟到、不早退,还经常提前1个小时就上班了!”雍溪镇市政管理队员宋晓玲说,上午的工作时间原本是早上6点到中午12点,早上5点过就能看到谢代先忙碌的身影。 “时间紧就容易做得马虎,时间宽裕就做得更干净!”谢代先说,既然干了环卫这份工作,就得认真负责按照标准来,有时候,其他同事负责的路段路面脏了,谢代先一旦忙完自己手中的活儿,便会二话不说地前去帮忙,“为自己的家乡打扫清洁卫生,多干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去年12月,临近过年,以往从不请假的谢代先破了个例,因为远嫁外地的女儿要回家,十几年未见甚是想念。而请假期间,她拿出比自己平日工资高出三分之一的工钱,请一个乡邻帮忙“顶岗”。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不理解,她却解释道:“街上不能没人打扫卫生,再说都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别人肯帮忙理应加价啊。” “诚信是金,吃亏是福!”是谢代先的人生信条。 7年前,谢代先曾开过一个制作卤水豆腐的传统手工作坊。她制作的豆腐用料实在、工序讲究,不仅不短斤缺两,还经常连买带送。“像你这么做生意,迟早要亏哦!”大家打趣说她“白忙活”,她笑着说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天赋。 1年下来,虽然照顾生意的人很多,但这确实没有为她带来多少利润。“宁愿不挣钱,也不想扣称和作假。”为了生计,无奈之下,她只好放弃豆腐生意,转而到外地务工,而闲置下来近100平方米的作坊场地,经常被她免费借用给邻里乡亲办席。 一句承诺悉心照顾体弱乡邻 “女儿,屋里这个尿桶满了,你快把它拿去倒掉。”中午,谢代先的隔壁邻居龙奶奶叫到。习惯了以前的生活方式,尽管龙奶奶家里有厕所,卧室也必须放一个尿桶方便起夜。 “要得,我马上就来!”谢代先吃完午饭就赶紧跑去龙奶奶的卧室。 “女儿”这个称呼原本是母亲给孩子的,而在谢代先居住的院坝里,这个称呼是毫无血缘关系的邻居龙奶奶给谢代先的。 龙奶奶今年89岁,由于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偶尔回家探望,她几乎成了独居老人。 “谢大姐,我妈身体不好,岁数也大了,我们年轻人又必须要养家糊口,实在没办法经常陪在她身边。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麻烦你多照看一下她啊。”多年前,龙奶奶的儿媳拉着谢代先的手说道。 “你们放心,我一定会照看好老人的!”谢代先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 倒尿桶、担鸡粪、晾被子、背重物……不管是什么脏活累活,只要是自己能帮上忙的事情,谢代先都毫不犹豫地去做,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总会给老人端过去一份。甚至在她心里,她觉得自己才是被帮的人:“我们家种了蔬菜粮食,本来也需要鸡粪这些农家肥料,我从她那里把这些担回家自己用,反而还占了便宜,哪里算得上是帮忙嘛!” 2年前的一个晚上,刚下班回家的谢代先还没歇口气,就听见门外有人在痛苦呻吟。仔细一听竟是龙奶奶的声音,紧张的谢代先像个弹簧一样站起来,几个快步跑了出去。原来龙奶奶突然感觉头晕头痛、身体不适,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的谢代先马上骑着三轮车把老人送到村医那儿去治疗,好在老人输完液后并无大碍,谢代先又把老人送回家安顿好后,才放心地离开。 “远亲不如近邻,我这个‘女儿’从来都是随叫随到!”每每提起谢代先,龙奶奶总是露出一脸幸福的笑容。 “答应过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谢代先说,邻里乡亲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就算没有这句承诺她也会这么做。
文章分类:
文明播报
|